材料革命推動汽車從“鋼鐵、石油”走向“樹脂、植物”
“汽車用鐵制造”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。輕量材料和植物樹脂已經開始替代鐵。
2010年12月1日,日本東京都一酒店內舉辦了超小型電動汽車(EV)“Miluira”的發布會。該車以助力自行車(四輪)的名義注冊,定員為1人。采用原來的鉛電池,充電一次可行駛的續航距離為35km。最大特點是重量控制在了350kg。
該車由靜岡縣浜松市的風險企業Takayanagi負責開發及制造。“底盤采用鋁制。自主生產的馬達機殼采用碳纖維強化樹脂(CFRP),由此減輕了重量”,高柳力也社長這樣強調該車的革新性。
兩天后,日產汽車又在橫濱市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型EV“LEAF”(中國名:聆風)。續航距離為200km(JC08模式)。LEAF也通過采用新型蓄電池及輕量化技術,延長了續航距離。重量約為1.5噸。實際上,最初開發時按照與同級別汽油車相同的部件及部材計算了一下,重量將近3噸。而該公司通過采用鋁制車門,并使用大量雖薄但強度高的高張力鋼板作為構造材料,使整體重量減小了一半。
EV需配備數百kg的蓄電池,因此一般情況下比汽油車重。而車輛重量左右續航距離等基本性能。可以說,輕量化確實是個生死攸關的課題。EV除了動力源之外,還使車體材料實現了突破性飛躍。
內裝表皮的8成以植物為原料
豐田在2011年初上市的雷克薩斯“CT200h”,內裝使用以植物為原料的生物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樹脂。PET原料中的部分物質——乙二醇(Monoethylene Glycol)是由甘蔗制成的。生物PET與源于石油的PET具有完全相同的強度特性及成形性,可完全代替使用。
豐田掌握每款車型從生產到使用、廢棄整個生命周期(LC)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并一直致力于減排工作。從碳中和(即使排放通過光合作用而固定的碳,二氧化碳增減也沒有變化)這一觀點來看,植物樹脂對整個LC內的二氧化碳減排非常有效。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,人們越來越擔心石油價格上漲,在這一背景下,采用植物原料還具有可減少石油依賴性的優勢。
此前利用植物樹脂時,與源于石油的樹脂相比,需要對強度及成形性較差的聚乳酸進行改進后再使用。而生物PET亮相后,可能會使樹脂原料迅速向植物轉換。豐田2009年12月上市的“SAI”就將6成的內裝表面替換成了以聚乳酸為主體的植物原料。并計劃2011年內,投放通過導入生物PET使8成內裝換成植物樹脂的新車型。
溫暖化對策及脫石油意識的強化,使汽車的材料也不斷發生變化。目前作為主導的是CFRP等輕量材料及植物樹脂等。
在靜岡縣浜松市設立的浜松產業創造中心將新一代汽車的亮相視為“第2次汽車革命”,并在2009年與當地企業成立了研究會。研究課題包括CFRP、鈦及超高張力鋼板等新材料。汽車革命也是一場材料革命。
上市超小型EV“Miluira”的Takayanag也是研究會的成員企業。汽車的材料革命使材料通過汽車產業幸存下來的同時,還會帶來新的商機。
試制“全樹脂EV”
帝人公司2010年3月發布了概念車“PU_PA EV”。該車為雙座車,續航距離為100km。車體及構造部材采用CFRP,車窗采用聚碳酸酯,實現了輕量化,座席及腳墊采用了生物PET。通過主要部材樹脂化,車輛重量控制在了437kg。據稱這只是原來同款EV的一半左右。
該公司已經向豐田“雷克薩斯LFA”供應了碳纖維及聚碳酸酯。LFA采用的聚碳酸酯是主要用于三角窗(Quarter Window,后部小窗戶)的小型部材,而該公司還用其成功試制出了1.7m2的大尺寸面板。
帝人試制出了聚碳酸酯制大尺寸(1.7m2)車頂面板
目前汽車樹脂化正在向內部部材穩步推進。其中,油箱最具代表性。歐美約8~9成,日本國內約3~4成新車型均采用樹脂而非鐵作為油箱材料。油箱材料需具備不泄露燃料揮發物的氣密性。
可樂麗公司開發的高功能樹脂“EVAL”在該領域占有壟斷份額。雖然高張力鋼板加工技術較高的日本,在汽車樹脂化方面較為落后,但可樂麗的久川和彥EVAL業務部長表示,“近幾年樹脂油箱的應用不斷擴大,已成為一大趨勢”。
德國大型化學廠商BASF也投產了可作為汽車部材的高耐熱性樹脂及植物樹脂。并將該業務定位為戰略領域的一部分,今后將面向樹脂化比較落后的日本汽車廠商大力推廣。
新一代汽車拉動的材料革命即將來臨。
摘自《技術在線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