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還原反應(ORR)在不同的能源和可持續性領域仍然處于研究的前沿。雖然石墨烯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(SAC)因優化ORR效率而備受關注,但調整相鄰單原子位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帶來了復雜的挑戰。在這項研究中,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論(DFT)計算和尖端的機器學習(ML)技術探索了144個石墨烯支持的SAC,其特征是相互作用的M
1–N
4和M
2–N
4部分(M
1,M
2=Mn、Fe、Co、Ni、Cu、Ru、Rh、Pd、Ag-Ir、Pt、Au),表示為M
1–M
2。通過調整這些相互作用,本文發現了13種優于基準催化劑Fe(OH)–N
4的特殊SAC,包括性能最好的Fe–Pd和幾種非貴金屬SAC,如Fe–Ag、Ag–Cu和Ag–Ag。進一步探索,本文的ML模型有效地捕捉了單原子金屬性質和過電位之間的相關性,為合理的電催化劑設計提供了工具。我們的研究闡明了高效SAC催化ORR的道路,促進了可持續、節能的未來。
圖1. (a)原電池反應和(b)M
1–M
2 SAC上的ORR的示意圖。
圖2. 144個SAC的過電位。綠色值表示低過電位(高活性),而橙色/紅色值表示高過電位(低活性)。η<0.304 V的有希望的SAC用紅色方塊突出顯示。
圖3. (a) 144個SAC的ΔG
OOH*和ΔG
OH*之間的關系圖。(b) 144個SAC的過電位作為ΔG
OOH*的函數。表現最好的五個M
1–M
2 SAC被涂成綠色并貼上標簽。火山圖的頂點強調了ΔG
OOH*(~1.59–1.78 eV)的最佳結合能范圍。
圖4. ΔG
OOH*用于144個SAC。最佳結合能(~1.59–1.78 eV)用綠色表示,過強結合能用紅色表示,過弱結合能用黃色表示。
圖5. (a)性能最好的SAC(Fe–Pd)和(b)性能最差的SAC的自由能分布的比較。OH*結合后(c)Fe–Pd和(d)Mn–Pd的計算PDOS。成鍵分子軌道,表示為σ和π,對應于Fe或Mn的d軌道與O的p軌道之間的成鍵相互作用。
圖6. (a) 根據本征原子性質和DFT計算的電子性質預測過電勢的ML過程的工作流程。訓練(80%)和測試(20%)數據集的(b)ASPM-SISSO、(c)RSPM-SSISSO和(d)ETR模型的預測性能。(e) 說明隨著訓練數據集大小的增加,ETR模型的預測能力逐漸提高。
相關研究成果由美國西北大學Xijun Wang等人2023年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(翻譯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jpclett.3c02273)上。原文:Fine-Tuning Dual Single-Atom Metal Sites on Graphene toward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。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