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烯納米帶(GNRs)由于其在環境條件下的優異穩定性而顯示出良好的電子和光學性能,并且是用于納米級電子器件的合適材料。10,10′-二溴-9,9′-雙蒽(DBBA)已被證明是表面合成GNRs的合適前體,因為它在金屬表面上表現出多種溫度輔助反應,如脫鹵、脫溴或Ullman偶聯。本文使用DBBA在寬溫度范圍(170–750 K)內進行了徹底的研究,并通過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(XPS)和紫外光電子譜(UPS)跟蹤了Au(111)、Ag(111)和Cu(111)襯底上7-石墨烯納米帶(7-GNR)的形成過程。反應途徑表現出對襯底反應性的強烈依賴性:在Au(111)上,反應需要退火,并且在560K下形成7-GNR;在Ag(111)上,脫溴在400K發生,7-GNR在695K實現;在Cu(111)上,界面處的強大化學相互作用導致沉積時(在170K下)脫溴,并在750K下形成最終產物。總之,本文證明DBBA是GNRs的有價值的前體,而金屬襯底對影響有機材料的生長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圖1.(a) DBBA的化學結構,(b)前體單體的部分脫溴,(c)聚合的分子鏈,和(d)7-石墨烯納米帶(7-GNR)。不同的顏色顯示不同的原子種類:溴原子呈紅色;與氫原子連接的碳原子被著色為綠色;芳香環中僅與其他碳原子連接的碳原子被著色為藍色;并且與溴原子沒有連接的碳原子被著色為淡藍色。
圖2. 在(a)Au(111)、(b)Ag(111和(c)Cu(111)上,DBBA薄膜的UPS價帶和二次電子區隨著標稱厚度的增加。(d)Au(111)、(e)Ag(111)和(f)Cu(111)上4、16和96Å(多層)DBBA薄膜的C1s核心能級的XPS光譜。顏色代碼改編自圖1。
圖3.(a) DBBA的化學結構和可能的表面結構。(b)Au(111)、(C)Ag(111和(d)Cu(111)上的有機薄膜的C1s核能級光譜。DBBA沉積在保持在170K的襯底上[200K用于Au(111)]。
圖4. DBBA及其衍生物在不同溫度下在(a)Au(111)、(b)Ag(11)和(c)Cu(111)襯底上的UPS數據;左側的價帶光譜和右側的SECO區域。包括清潔金屬基底光譜(黑色曲線)以進行比較。
圖5.(a)Au(111)、(b)Ag(111和(C)Cu(111)上的有機薄膜的溫度依賴性真空能級偏移和C1s核能級偏移。VL位移和C1s核心能級位移都是根據最低溫度得到的。化學結構被插入,如從UPS和XPS數據在相應溫度附近獲得的。
相關研究成果由蘇州大學Qi Wang等人2023年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(鏈接: 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jpcc.3c03194)上。原文:On-Surface Synthesi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: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Reveals Impact of Substrate Reactivity。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