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高功率密度的不斷增長的需求改進了鋰離子電池。然而,隔膜較差的微孔結構和較差的相容性提高了鋰離子遷移障礙。基于β-晶聚丙烯(β-iPP)的空化,通過β-iPP和納米Al
2O
3的簡便擠出和雙向拉伸工藝制備了連接納米Al
2O
3涂層的隔膜。晶體結構和微孔形態診斷表明,適度的納米Al
2O
3含量細化了粗纖維并使雙軸拉伸后隔膜的孔徑分布均勻。此外,連接的納米Al
2O
3涂層保留在表面和內孔壁上,因為孔直接出現在納米Al
2O
3/β-iPP界面上,這使隔膜具有優異的電解質親和力。由于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形成和更高的鋰離子轉移數,組裝電池進一步表現出更好的庫倫倍率容量和循環穩定性。特別是,當納米Al
2O
3含量增加到6%時,復合隔膜具有最高的Li
+遷移數0.53和100次循環后的放電容量保持率為88.7%。 這種簡便的制造技術同時改善了隔膜的多孔結構和電化學性能,為大規模低成本的高性能隔膜制造技術提供了實踐指導。
圖1.具有鑄造和順序雙軸拉伸工藝的設計工業生產線示意圖。
圖2。納米Al2O3和五種流延膜的SEM圖像:(a)納米Al
2O
3,(b) PP-0,(c) PP-0.5,(d) PP-3,(e) PP-6和(f) PP-12。
圖3.五種微孔膜的表面和橫截面的SEM圖像和相應的鋁元素EDX映射:(a) PP-0,(b) PP-0.5,(c) PP-3,(d) PP-6和(e) PP-12 (1:表面形態,2:表面鋁元素分散,3:橫截面形態,和4:橫截面鋁元素分散)。
圖 4. 五種膜的孔徑分布:(a) PP-0、(b) PP-0.5、(c) PP-3、(d) PP-6、(e) PP-12 和 (f) Celgard 2400. (g) 順序雙軸拉伸過程中的孔形成機制示意圖。
圖 5. (a) 五種膜的拉伸實驗結果。(b)五種膜的DSC曲線。(c)在155°C下處理 20 分鐘后膜的尺寸變化。(d)在不同溫度下處理后兩種膜的熱收縮率。
圖 6. (a) 五種膜的水接觸角和電解質吸收。(b)雙SS電池的交流阻抗曲線。(c)極化前雙鋰電池的交流阻抗曲線。(d)五個膜的雙鋰電池的計時電流法掃描。(e)極化后雙鋰電池的交流阻抗譜。 (f)鋰離子遷移數和離子電導率。 (g)納米 Al
2O
3改性膜對鋰離子遷移的影響示意圖。不同天數后隔膜的交流阻抗曲線:(h)PP-0 和 (i)PP-6。
圖 7. (a) LiCoO
2//隔膜電解質//Li 電池的 C 倍率放電能力. LiCoO
2//隔膜-電解質//Li電池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放電曲線:(b)PP-0和(c)PP-6.(d) LiCoO
2//隔膜-電解質//鋰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和相關庫侖效率。
相關科研成果由聊城大學Lei Ding等人于2021年發表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(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aem.1c03137)上。原文:Low-Cost and Large-Scale Fabricating Technology for High-Performance Lithium-Ion Battery Composite Separators with Connected Nano-Al
2O
3 Coating。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