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成具有特定位點的雜原子取代的石墨烯納米帶(GNR)是一個基本目標,而研究者為了控制下一代有機材料的電子特性也必須實現這個目標。 最近,該組研究者已經報道了固態拓撲化學聚合/環化-芳構化策略將簡單的1,4-二(3-吡啶基)丁二炔轉變成海峽-邊緣氮摻石墨烯納米帶結構。這里,通過CP/MAS
13C NMR,拉曼光譜和XPS光譜等表征手段確認了它的結構。峽灣-邊緣的N
2 [8] GNRs是目前用于新型主鏈氮取代的N
2 [8]
AGNRs最有前途的前驅物。基于幾何和能帶計算結構,此類納米帶應具有不尋常的鍵合拓撲性質和金屬特性。
Figure 1.合成峽灣-邊緣的氮摻石墨烯納米帶的原理示意圖。
Figure 2. 合成1,4-二(3-吡啶基)丁二炔的原理示意圖。
Figure 3. a)二炔的晶體堆砌結構顯示了短的C1-C4'距離,b)沿H鍵軸的視圖。
Figure 4. 通過加熱PDAs獲得產物的CP/MAS固態
13C NMR和拉曼光譜,每個實驗都使用了新的PDA樣品,進行了1 h。
Figure 5.比較了N
2 [8] GNRs的(a)曲線擬合的實驗光譜和(b)模型結構所計算的
13C NMR化學轉移。
該研究工作由加利福尼亞大學Yves Rubin課題組于2020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國際頂級期刊上。原文:Fjord-edge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Site-Specific Nitrogen Substitution。
摘自《石墨烯雜志》公眾號: